全国生物药集采最新进展(附竞争格局)

来源:bob博鱼    发布时间:2025-09-04 16:50:08

  9月1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召开单抗类生物制剂企业座谈会的通知》,生物药集采将迎来关键节点。

  上述座谈会将在9月2日(星期二)14:30-17:00进行,核心议题围绕单抗类生物制剂集采的分组、报量、中选及分量等关键环节,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与建议。

  生物药集采要追溯到8月1日,安徽省医药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集工作的通知》,生物药集采正式启动。

  此次被纳入集采的8个生物药包括: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托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帕妥珠单抗。

  更早之前(1月15日),安徽省医保工作会议提到,安徽将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截至目前,安徽省已经开展了两批涉及生物制剂的带量采购项目,2022年集采中选品种包括利妥昔单抗注射剂等,2023年集采中选品种包括人免疫球蛋白注射剂等。

  生物药的竞争逻辑即将被集采改写。据米内网数据,此次符合集采报量条件的国内外企业约30家。

  以此次集采核心品种之一阿达木单抗为例,国内外企业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赛柏蓝查询国家药监局官网发现,除原研企业艾伯维外,国内已有百奥泰、信达生物、复宏汉霖、神州细胞等8家企业拿到批件,其中百奥泰于2019年率先获批,成为国内首个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企业,此后玩家数量快速扩容。

  米内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年来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在2023年已超越22亿元。庞大的市场是药企角逐的重要原因之一。

  竞争更为激烈的当属贝伐珠单抗赛道,目前已形成“1+12”的竞争格局。除原研厂商罗氏之外,苏州盛迪亚、百奥泰、信达生物、复宏汉霖等12家国内企业均已获批。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最早由罗氏研发,2010年获批进入中国,用于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以及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等癌种的治疗。

  米内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贝伐珠单抗销售额突破100亿元,齐鲁制药、信达生物、罗氏分别达到约43%、20%、19%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生物药带量采购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成熟模式,顶级规模的专项集采为第六批国采(胰岛素专项);其余则以地方或区域联盟试点为主,如江西牵头的干扰素集采、广东联盟集采中纳入的血制品及生长激素等品类,均为生物药集采规则的局部探索。

  在此过程中,安徽省已积累一定经验。此前安徽省生物药集采核心创新在于采用“综合评审制”替代单纯的低价竞价,即拟中选采取综合评审的方式,符合“申报资格”要求的药品统筹考虑“企业维度”和“药品维度”两方面因素,进行首轮报价后的综合评审。

  过往安徽省集采将原研产品与生物类似药分为A、B组,未来这一分组思路或拓展至更多品种。

  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优化集采措施,国家医保局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

  尽管目前生物药全国性集采规则尚未正式公布,国采之下,未来地方集采或将更强化质量分层、完善报价约束机制,以及科学分组避免企业过度竞争。

  8月1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入工作的通知》,真正开始启动生物药的集采工作。

  4月7日,天津力生制药披露了全资子公司中央药业与销售代理商凯安瑞医药的合同纠纷结果:中央药业向凯安瑞医药赔付约1682万元。

  才刚刚和百济神州的PD-1替雷利珠打完擂台,依沃西单抗又出了“封神”数据。

  自2018年12月6日4+7开标至今已八年时间,共进行了十批国采和数十次地方集采,仅国家集采即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

  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医院联盟药品议价采购试点工作相关药品信息填报的通知》(下称《通知》),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剂、阿达木单抗注射剂、阿达帕林凝胶剂等269个药品纳入填报范围。

  所谓“三进”即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方便患者就近购买集采药品,让集采政策惠及更多群众。

  截至目前,中成药集采品种数量超越100个(2024年医保目录内中成药共1336个)。多方观点认为中成药集采将进一步扩围。‍

  近日,北海康成创新罕见病治疗产品注射用维拉苷酶β(商品名:戈芮宁)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来医治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I型和III型戈谢病患者。

  5月6日,一份名为《逐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广为流传。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采购市场在今年开始爆发,近期迈瑞、联影、GE医疗、西门子等多家医疗设施上市公司陆续传出中标大单的消息,医疗设施行业热情被点燃。

上一篇:利润“失血”28%!博雅生物并购绿十字、剥离副业忙自救集采围堵下能否熬过血液制品转型关?

下一篇: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职业商场前瞻与出资战略规划剖析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