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长海医院、欧洲转化医学协会协办、深圳未蓝生物小分子技术转化研究院(筹)、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早筛网共同承办的第六届癌症代谢与治疗国际会议暨第一届深圳市未蓝生物小分子技术转化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早期消化道癌症分子诊断与预防策略研讨会,于2025年7月20日至21日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隆重召开。本次盛会汇聚了国内外癌症代谢与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及产业界代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了业界对癌症研究前沿进展的关注与热情。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未蓝生物小分子技术转化研究院(筹)肖桂山院士进行致辞。他诚挚欢迎与会嘉宾,并感谢大家对癌症防治事业的支持,并表示国际癌症代谢与治疗会议已举办六届,规模逐年扩大,影响力持续提升,累计参会规模超千人。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会议平台,能够激发出更多创新思维,催生更多合作项目,推动癌症代谢与治疗领域迈向新的高度,推动癌症防治事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红阳院士进行致辞。她代表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热烈欢迎与会者并祝贺大会召开。同时,她强调我国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呼吁医务工作者、科研机构及公众共同行动以提升防治水平,并期待通过多方协作推动癌症防治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紧接着,康德生物自主研发的逸力嘉®胰腺癌早期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逸力嘉®”)在会上正式隆重发布。这款产品也于近日获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国械注准:)。肖桂山院士在现场进行介绍。
作为全球首个基于血清miRNA多靶点检测技术获批的胰腺癌早期精准检验测试产品,逸力嘉®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体外检测人血清中的4种特异性微小核糖核酸分子(microRNA),实现胰腺癌的临床早期检测和诊断。由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与的多中心前瞻性注册临床试验,在验证逸力嘉®早期诊断胰腺癌技术性能时,结果显示它的灵敏度为94.91%,特异性为97.12%,准确度为96.35%。与传统CA19-9检测相比,逸力嘉®的灵敏度、特异性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效应对了“癌王”早期难发现、易误诊的挑战。
二是精准有效:产品灵敏度高达94.91%,特异性高达97.12%,可实现胰腺癌超早期发现;
四是专业权威:《早期胰腺癌分子诊断专家共识(2023版)》强烈推荐4种miRNA联合检测技术作为早期胰腺癌检测与诊断的方法。
紧接着,备受瞩目的深圳市未蓝生物小分子技术转化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成立隆重举行。研究院聚焦生物小分子技术领域,通过整合前沿科研科研资源和产业力量,开展一流水平的原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技术,致力于突破小分子技术关键瓶颈,加速科研成果到产业的转化。
7月20-21号,多位专家教授围绕癌症代谢、早筛、治疗等,发表诸多精彩的主题演讲。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教授发表《AI和医疗大数据加速医学基础到临床的跨越》主题演讲,他重点介绍了术中光学分子影像技术,该技术能实时、精准可视化肿瘤细胞,明显提升手术精准度,并结合AI深度挖掘影像信息,使影像诊断精度逼近病理金标准水平。同时,他指出,在信息变革与AI发展下,用积极拥抱AI,未来会用AI技术的医生将会代替不会用的医生。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士、深圳理工大学陈有海教授发表《癌症免疫治疗和AI驱动的药物研发》主题演讲,他的团队发现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TTIP2和C6能调控免疫系统抗肿瘤强度(如NK细胞活性),并证实通过AI驱动的药物研发可高效设计靶向这些分子的抑制剂。团队与计算机专家合作,仅用1年时间便虚拟筛选出能阻断靶点蛋白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动物实验显示其单药疗效媲美PD-1抑制剂,联合用药效果更显著,较传统药物研发周期缩短5倍、成本大幅降低。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郑州大学董子钢教授发表《中国高发肿瘤的精准预防》主题演讲,他揭示了慢性压力促进食管鳞癌的核心机制,指出长期慢性压力应激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他通过研究证明,缓解压力是癌症预防的有效手段,并鉴定出皮质醇-HMGB2-LDLR轴可作为预测ESCC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发表《中国消化道癌症早筛早诊情况》主题演讲,他表示,指出亚洲尤其是东南亚是胃癌等消化道癌高发区,强调内镜筛查是降低高发区疾病负担经济有效的手段;同时指出该策略在非高发区效果有限且成本效益待优化,需探索更适宜的筛查方案,比如基于多组学的液体活检技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锦飞教授发表《源于临床表型和生物样本队列的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主题演讲,其团队基于临床样本和队列研究,系统解析了中国人群肿瘤易感机制(如早发肠癌的独特基因特征、贲门/非贲门胃癌的分子分型差异),并开发了胃癌早筛新型标志物;同时通过建立本土化肿瘤细胞株库及探索老药新用,为消化道肿瘤精准防治提供了从病因解析到治疗优化的完整转化路径。
7月20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饶枫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杨蓉西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尹沛源教授,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周文教授,南开大学山长亮教授,复旦大学唐惠儒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赵旻奕教授,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刘奇先生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上海长海医院金钢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张学记教授进行线上演讲。
7月21日上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理工大学肖桂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建华教授,复旦大学石乐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石铁流教授,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张志刚教授,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郝宇钧教授,原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陆国辉教授,暨南大学尹芝南教授,安派科生物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俞昌博士,深圳市都安全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曹双权先生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
7月21日下午,浙江大学易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宋质银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刘兴国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李芳菲教授,厦门大学林树海教授,深圳福田风湿病专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张跃教授,南华大学吕斌教授,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李宇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杜文静教授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
大会还进行了精彩的圆桌讨论环节,早筛网创始人&CEO陈赞泉先生为圆桌主持人,安派科生物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俞昌博士,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余从洪博士,曾益健康科技陈志刚先生,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周路明先生,北京东方保险经纪数智创新部孙敬轩先生,善心健康许斌先生为圆桌嘉宾。
本次大会还特设“杰出海报展示奖”和“优秀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以表彰在癌症代谢与治疗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
本次通过聚焦环境诱癌、代谢干预、AI新药研发、早筛技术创新等核心议题,以及见证逸力嘉®胰腺癌早检试剂盒的里程碑式发布和深圳市未蓝生物小分子技术转化研究院筹备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推动“产学研医”深层次地融合。参加会议的专家热烈的讨论、丰硕的交流成果共同为加速癌症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跨越、推动癌症防治事业迈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阶段,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