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参芪复方通过抑制LRG1/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


背景:糖尿病性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的特征是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在高血糖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外基质(ECM)沉积,最后导致肾纤维化。目前针对DKD的治疗策略面临诸如缺乏特异性疗法和多重副作用等艰巨挑战。参芪复方(SQ),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配方,已显示出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良好疗效。然而,关于SQ在DKD治疗及ECM沉积方面潜在疗效的探索仍然不足。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Q在缓解DKD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在DKD相关的ECM沉积中的机制。
方法:体内实验中,通过高脂饮食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DKD大鼠模型,采用灌胃方式给予不同浓度SQ干预10周,并以厄贝沙坦(Avapro)作为阳性对照。通过苏木精-伊红(HE)、PAS和Masson染色评估肾脏病理损伤,利用免疫组化(IHC)、蛋白质印迹(WB)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疾病指标及相关通路蛋白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SQ的活性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验证SQ活性成分——丹参酮IIA(TAN IIA)与LRG1之间的相互作用。体外实验中,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TGF-β1刺激以诱导细胞外基质(ECM)沉积。采用CCK-8检测法、划痕实验、蛋白质印迹(WB)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评价了TAN IIA对LRG1/TGF-β/Smad信号通路驱动的肾脏ECM沉积的影响。
结果:动物实验结果为,SQ在DKD大鼠中显著改善了血糖、体重和肾病病理损伤。SQ抑制了LRG1/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肾组织基质沉积和肾脏纤维化。通过LC-MS/MS和数据库分析,确定了活性成分TAN IIA和与DKD相关的通路靶点LRG1。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小分子-蛋白质结合实验证实了TAN IIA稳定地与LRG1结合,并抑制了LRG1蛋白活性。细胞实验表明,TAN IIA对HK-2细胞无显著细胞毒性,抑制了细胞迁移,并抑制了LRG1/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活化。
结论:本研究证实,SQ可能通过抑制LRG1/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DKD患者相关肾间质纤维化。SQ的活性成分TAN IIA以靶向方式与LRG1结合,抑制LRG1活性并发挥抗纤维化作用。这些发现为SQ在DK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充分的理论基础。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贡献因素。2021年,全球约有5.37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将增至7.83亿。大约40%的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其中2型糖尿病占多数。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病程长和预后不良,DKD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质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全球医疗保健体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
DKD代表了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病理特征包括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弥漫性和结节状系膜扩张、系膜细胞溶解、足细胞损伤与脱落、肾小球硬化,伴随肾小管间质的炎症与纤维化。最终,DKD会导致肾脏纤维化,其病理损害的渐进过程最后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引发肾脏纤维化的有效病理驱动力是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而TGF-β在ECM沉积的启动和进展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在持续高血糖条件下,TGF-β/Smad信号通路被激活,导致ECM积累和不可逆的肾脏损伤。LRG1是一种分泌蛋白,与致病性新生血管形成相关,参与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癌症、眼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病理过程的调控。在纤维化过程中,高水平的LRG1与 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TGF-β受体II以一种不依赖于内皮糖蛋白的方式形成复合物。这种相互作用激活了下游的Smad2/3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向产生基质的前成纤维细胞分化。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尿液中LRG1的表达显著与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和清蛋白/肌酐比值相关,表明其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风险的潜在指标。这暗示LRG1可能在肾脏疾病进展的病理学途径中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针对LRG1的治疗靶向可能是阻止DKD中肾纤维化进展的有效手段。
几个世纪以来,传统中医(TCM)一直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相较于一般药物,它具有较少的毒性和副作用的优点。当多种草药结合使用时,它们相互增强治疗效果,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使得治疗结果相较于单独使用一种草药更为理想。参芪复方(SQ)是一种中国临床中医处方,用来医治糖尿病血管疾病超过20年。SQ由8种草药成分组成,包括人参、黄芪、山药、山茱萸、生地黄、丹参、天花粉和制大黄。作为传统中药,这些草药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多种疾病。在中医治疗体系中,人参、黄芪和山药能补益脾肺、滋肾;山茱萸、生地黄和天花粉能养阴清热、生津;丹参和制大黄能活血化瘀。此外,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具有抗炎、降糖和抗肿瘤作用。黄芪激活足细胞自噬,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从山药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Diosgenin通过改善自噬、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动力学,缓解DKD。山茱萸和地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抗癌、神经保护、肝脏保护和肾脏保护活性。丹参调节肠道细菌,对慢性肾衰竭具有保护作用。天花粉提取物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且大黄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和保护肝肾的作用。这些研究表明,SQ的组成部分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此外,临床数据表明SQ在治疗糖尿病和预防其并发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功效。近期一项研究之后发现,SQ可显著抑制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血脂、氧化应激及炎症。然而,SQ对DKD中肾纤维化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为了进一步证明SQ对DKD的疗效,并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我们在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中研究了SQ在肾脏保护和抑制ECM沉积中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网络药理学实验、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以阐明SQ治疗效果涉及的潜在信号通路。基于体内和体外研究的结果,我们得知SQ通过抑制LKG1的表达,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的 激活,从而调控由ECM沉积驱动的肾纤维化,并改善DKD的进展。
8.SQ活性成分对HK-2细胞中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

综上所述,作者的研究结果证实,SQ对DKD的肾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ECM沉积和肾纤维化,通过LRG1/TGF-β/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SQ可能代表DKD的一种具有临床治疗潜力的药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赵鸿刚出战“世界耳光大赛”惨遭KO,本人最新回应:眉骨处伤口已缝5针,摘墨镜眼睛肿得睁不开
莫兰特禁赛!灰熊6人上双仍输猛龙 巴恩斯19+12+8巴雷特27+6+6
恩比德轮休76人大胜送篮网6连败垫底 马克西26+6+7乌布雷单节22分
教研组管理,没有“奇招”,只有“线”的可能、价值与关键——学校管理之效能公式与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