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斯坦”国的平衡术:在美、俄、中的牌局里“赢三家”

来源:bob博鱼    发布时间:2025-11-09 07:34:41

产品详情

  当美国总统邀请中亚五国参加华盛顿的“C5 1”峰会时,这一场被外交界戏称为“五个斯坦与山姆大叔的茶话会”的外交事件,正在悄然改变欧亚大陆的地理政治学格局。

  据哈萨克国际通讯社报道,这场峰会不仅仅讨论安全、经济和能源等传统议题,还将为中亚的外交政策定下基调。而在这些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实际上隐藏着美、俄、中三大国在中亚的角力,尤其是这些国家开始显现出集体“转场”的趋势。

  回顾2015年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美国和中亚五国启动了“C5 1”机制。当时,俄罗斯戏谑此机制为“华盛顿的备胎外交”,认为这是美国的一种备用外交策略。当时,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撒马尔罕举行的部长级别的会议上,还能听到俄方外交官低声议论,“这不过是美国在进行又一次民主输出的宣传而已。”谁曾想,十年后的今天,这一机制居然变成了中亚国家争取利益的黄金平台。

  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和美国的贸易额自2015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42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121%。更为戏剧性的是,2023年,拜登总统破天荒地召开了元首级别的峰会时,中亚五国竟然在同一时刻暂停了与俄罗斯的年度军事演习。外高加索新闻网认为,这一举动的象征意义堪比波罗的海三国集体退出苏联时期的决断。

  在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外界原本以为这位商人总统会对“斯坦国们”失去耐心,但事实却出乎意料。美国对哈萨克斯坦的直接投资总额已经突破了610亿美元。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控制了哈国47%的石油产量,随着俄乌冲突对里海管道联盟的影响,美国立即将能源安全提上了议程,确保能源通道的安全。

  “单个斯坦找美国就像葫芦娃救爷爷,只有集体出动,才像复仇者联盟。”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智库的一位顾问曾这样形容中亚国家的外交策略。当塔什干的地铁项目同时收到来自中俄美三方的方案时,中亚国家才意识到,如果通过“C5 1”机制统一谈判,可以让项目报价直接降低15%。

  这种“联合发声”的策略的确取得了显著效果。去年,阿拉木图举办的“B5 1”商业论坛上,中亚五国代表联合否决了美国提出的单一能源管线方案,转而争取到一个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和农业科学技术的30亿美元投资组合。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亚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逆势增长了8.7%,其中美国资本在科技领域的份额从12%跃升至19%。

  哈萨克斯坦则是中亚国家中最擅长平衡各方利益的国家。根据其国家银行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吸引外资达66亿美元,其中美国资本主要流向人工智能、制药和金融科技领域,中国资金侧重于光伏电站建设,而俄罗斯则大多分布在在冶金行业。这种“把鸡蛋放进不同篮子”的做法,展示了哈萨克斯坦灵活应对不同国际形势的生存智慧。

  特朗普团队在谈及为何重拾“奥巴马遗产”时,前能源部长丹·布鲁伊莱特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发言中直言:“因为里海沿岸的铀矿比西伯利亚的铀矿更听话!”的确,哈萨克斯坦的铀储量占全球的12%,而这些储量恰好符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盟友的要求。

  然而,特朗普的商业野心并不止于此。在马斯克的星链与华为的5G在中亚的竞争愈演愈烈时,美国国际开发署悄悄增加了数字基础设施援助的预算,三倍于往年的增幅。

  目前,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Hub科创园区内,既有阿里巴巴的云计算中心,也有谷歌的AI实验室。最近,还有消息传出,Alem.AI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突厥语系Siri。哈萨克斯坦通过吸引全球科学技术巨头来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这种数字领域的合作正在慢慢的变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在交通领域的博弈也同样尖锐。哈萨克斯坦交通部长透露,美国进出口银行对“中间走廊”项目的贷款利率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低0.8个百分点,但条件是港口设备必须采购美国卡特彼勒品牌的产品。这种捆绑式援助促使哈萨克斯坦的港口建设中出现了有趣的场景:中国振华重工的设备和美国特雷克斯的机械设备在同一港口相互对望。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位教授曾绘制过一幅经典的漫画:中亚五国坐在牌桌旁,手里握着能源、交通和矿产三张王牌,而对面则是美、俄、中三大国在暗中不断递送筹码。如今,这盘棋局增加了新的维度——数字主权的争夺。虽然俄罗斯仍然掌控着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军演持续进行),中国在基建领域具有优势(中吉乌铁路项目已经开工),但美国正在慢慢地开辟新的战场。根据麦肯锡的报告,预计到2024年,美国对中亚科技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将激增270%,其中哈萨克斯坦的FinTech项目ChocoPay单笔融资就高达8000万美元。

  更为精妙的是,中亚五国开始巧妙地利用大国间的竞争来获得更大的利益。乌兹别克斯坦在纳沃伊自贸区同时引进了美国约翰迪尔的智能农业机械和中国的无人机植保系统;吉尔吉斯斯坦则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矿产图谱,与韩国电池商谈合作钴矿的开采。这种“多方下注”的策略,让中亚在2024年全球地缘风险指数中,意外成为了“避险洼地”。

  在看似热闹的经济合作背后,安全仍然是最为关键的基石。根据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报告,2023年,美军与中亚国家联合军演的次数创下冷战后的新高,尤其是“草原之鹰”演习首次引入了网络战科目。在阿富汗局势发生明显的变化之后,中亚五国开始集体采购美国的“哨兵”雷达系统,单价比沙特购买时便宜了40%。

  反恐合作也在无声无息中交换利益。美国向哈萨克斯坦提供生物识别系统的技术上的支持,换取了使用里海沿岸无人机基地的权利;吉尔吉斯斯坦在获得边境监控设备的同时,也默许了美国在玛纳斯空军基地升级电子侦察设备。这种“安全换基建”的模式,正在悄然改写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布局。

  当华盛顿峰会提出数字丝绸之路、绿色能源和关键矿产等议题时,中亚五国的思维或许正如哈萨克谚语所说:“同时骑两匹马的人,要学会随着马蹄的节奏调整重心。”在美俄中的三角博弈中,这些国家正在练习一种全新的生存术——通过集体议价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并利用多重联盟保护自身的战略自主。中亚这一合纵连横的外交博弈,很可能成为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最精彩的前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